老铁们,我干抖音这行整整五年了,记得2020年刚入行时,我连”算法”是什么都搞不明白,就只知道拍点搞笑视频发上去,指望能火。结果呢?火了三天,然后就再也没动静了。那时候,我连”完播率”、”互动率”这些词都没听过。
后来我明白了,抖音不是靠运气,而是靠对数据的敬畏和对用户的理解。今天,我就把这些年摸爬滚打总结出来的10条铁律,掏心窝子地告诉你们。

1、别把粉丝当数字,要当人
我见过太多人只盯着粉丝数,恨不得一天涨十万。但说实话,粉丝数涨得快,掉得更快。我有个朋友,之前为了冲量,买了一万粉丝,结果发现全是僵尸粉,互动率低得可怜。后来他改了,开始认真分析每个视频的评论区,看用户在说什么,真正了解他们想要什么。三个月后,粉丝虽然只涨了两万,但互动率翻了三倍,转化率也上去了。
2、数据不是冷冰冰的数字,是活生生的反馈
刚开始我也觉得数据就是数据,看个大概就行。后来我学会了,每个数据背后都有故事。比如,一个视频点赞高但评论少,说明内容吸引人但不够引发共鸣;如果评论多但转发少,可能内容太长,用户没耐心看完。
我有个客户,做美妆的,发现他们视频的”完播率”一直不高。我一分析,发现是前5秒没抓住眼球。后来他们改了开头,用更抓人的画面和问题,完播率直接从35%提升到65%。
3、别迷信”爆款”,要打造”爆款能力”
很多人总想着找一个爆款模板,照着做就能火。我见过太多人这样,结果都扑街了。爆款是偶然,但爆款能力是必然。
我们团队有个小号,专门做”15秒生活小妙招”,一开始不温不火。后来我们分析了数据,发现用户对”厨房小技巧”特别感兴趣,于是我们集中火力做这个方向,一个月后,这个小号的播放量从日均5000涨到5万+。关键是,我们不是在追爆款,而是在培养自己的爆款能力。
4、矩阵不是账号堆砌,是用户触点布局
很多人以为矩阵就是多开几个账号,其实不是。我见过太多人做矩阵,结果账号之间互相抢流量,最后都凉了。
去年我们帮一个母婴品牌做矩阵,主号做品牌调性,爸爸号做亲子游戏,奶奶号做育儿经验,妈妈号做产品测评。每个账号都精准定位,内容差异化,粉丝重合度控制在15%以下。结果,三个月后,整个矩阵的播放量突破2000万,带货转化率比单账号高40%。
5、直播不是卖货,是建立信任
刚开始做直播时,我总想着怎么卖货,结果观众一进来就刷”能不能便宜点”,气氛特别尴尬。后来我明白了,直播不是卖货,是建立信任。
现在我带团队做直播,开场不谈产品,先聊用户关心的问题。比如,做美妆直播,我会先问”最近大家是不是觉得皮肤容易干燥?”然后分享一些护肤小技巧,最后再自然带出产品。这样,观众觉得你是在帮他们解决问题,不是在硬推销。
6、别怕”慢”,抖音是长跑
我见过太多人,三天没起色就放弃了。抖音不是短跑,是马拉松。我们有个客户,做餐饮的,坚持每天发一条视频,开始一个月没动静,第二个月开始有互动,第三个月粉丝破万,现在已经是区域头部账号了。
我常跟团队说:”抖音的节奏不是一天两天,是三个月、半年、一年。”
7、舆情监测不是监控,是倾听
以前我以为舆情监测就是看负面评论,现在我知道了,这是倾听用户的声音。我们用五节数据这样的工具,实时监测关键词,发现用户对某个产品功能有疑问,我们就赶紧做视频解答,结果那个视频的互动率比平时高3倍。
8、别用公共WiFi管理账号,这是大忌
我有个朋友,用公司WiFi管理多个抖音账号,结果被平台封了三个号。后来我教他用独立设备、独立IP,还加了动态IP,现在他的矩阵账号运营得风生水起。
9、内容要”有温度”,不是”有流量”
现在抖音上很多内容太”套路”了,看着就假。我们团队做内容,特别注重”真实感”。比如,我们有个做美食的账号,不是拍得特别精致,而是记录真实的厨房场景,偶尔打翻调料瓶,用户反而觉得亲切,互动率特别高。
10、永远保持好奇,永远在学习
抖音变化太快了,今天这个功能火,明天那个功能火。我每天都会花一小时看新视频,研究新玩法。去年我们团队就从”短视频”转向”直播+短视频”的组合,效果出乎意料的好。
五年了,我依然每天都在学习,因为抖音不是一成不变的。但有一点始终没变:用心做内容,真诚对用户,时间会给你答案。
最后送大家一句话:抖音不是你想要的,而是你值得的。你值得用心经营,也值得拥有属于自己的那份流量和认可。
如果你也在抖音运营的路上,别怕慢,别怕难,坚持下去,总有一天,你会发现自己已经站在了别人望尘莫及的高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