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猫运营导航:从活下来到活得久的五个阶段

电商运营2个月前更新 gxzhou
394 0 0

大家好,我是老周。上一篇我跟大家掏心窝子聊了天猫运营到底干些啥,没想到反响挺大,不少新入行的小兄弟私信我说:“老周,能不能再讲讲,作为一个新人,怎么才能不迷路?有没有一张‘地图’,能带着我们一步步走?”

好,今天我就来当这个“带路人”。不整虚的,不说套话,就用一个干了七年、踩过无数坑、也打过几场漂亮仗的老运营的视角,给你们画一张真实的“天猫运营导航图”。

记住,这不是什么“速成秘籍”,也不是“万能公式”。这是我在无数个通宵改主图、看数据、算ROI的夜晚里,一点点摸索出来的“活路”。

很多人一听“运营导航”,脑子里想的是那种高大上的流程图:市场分析→用户画像→产品定位→流量获取→转化提升→复购运营……一套下来,行云流水。扯淡!那叫教科书,不叫实战。真实的情况是:你刚接手一个店,可能连产品卖点都说不清,老板天天催销量,客服一堆差评没处理,直通车烧钱不出单……你哪有空画流程图?

所以,我理解的“导航”,不是告诉你“应该怎么做”,而是告诉你“先做什么,再做什么,别在哪摔死”。

这张图,我分五个阶段,每个阶段都有“生死线”。

第一阶段:站稳脚跟(0-3个月)—— 先活下来

核心任务:把店铺“跑通”。新人最容易犯的错,就是一上来就想搞大促、打爆款、做品牌。醒醒!你连店铺的基本逻辑都没跑通,怎么打?

1、搞清你的“货”到底卖给谁?

别听老板吹“全人群覆盖”。去“生意参谋”看“访客分析”,看真实买家是男是女、多大年龄、来自哪些城市。比如我发现我卖的保温杯,80%买家是25-35岁女性,集中在江浙沪。好,那我的主图风格、文案语气、甚至赠品(比如配个ins风杯套),全得往这上面靠。

2、把“页面”做到“不丢人”

新店最怕什么?客户进来看一眼就走。所以,主图别用厂家图,自己拍!详情页别抄同行,自己写!哪怕没设计感,但要把“产品是什么、解决什么问题、为什么买你”说清楚。

我当年第一件事就是把详情页里所有“高端大气上档次”的废话删了,换成:“304不锈钢,装热水不烫手,宝宝上学用正合适”。转化率立马从1.2%干到2.8%。

3、跑通一个“最小闭环”

选一个最有潜力的产品,上架→开直通车测图→优化标题→看转化→处理评价。哪怕一天只来5个流量,也要走完这个流程。闭环跑通了,你才知道问题出在哪。

这个阶段的生死线: 店铺有没有稳定流量?有没有真实转化?有没有客户评价?没有,你就还在“试运营”阶段,别谈别的。

第二阶段:找到方向(3-6个月)—— 找对“主攻点”

核心任务:找到你的“拳头产品”。活下来了,下一步是打出声量。但别贪心,一个店能有一个月销几千的爆款,就赢了80%的同行。

1、数据筛选“潜力股”

看“商品”数据:哪个产品点击率高?加购率高?转化稳定?哪怕销量不大,但数据好,就是“种子选手”。
别迷信“工厂主推款”。我曾经被老板逼着推一款“多功能料理锅”,结果三个月没起色。后来我发现一款“硅胶锅垫”点击率奇高,果断把它当主推,三个月做到类目前10。

2、集中资源“喂”爆款

一旦确定主推款,所有资源倾斜:主图重做、详情页优化、直通车加码、报活动优先。别搞“雨露均沾”,小店铺资源有限,必须“all in”一个点。

3、测试“价格带”和“活动模型”

同一款产品,试试“低价走量”和“高价高利润”哪个更赚钱。用“优惠券”、“满减”、“赠品”组合测试,找到最适合你的转化模型。

我发现我的客户对“满199减30”无感,但对“买就送价值59元收纳盒”疯狂下单。这就是你的用户心理。

这个阶段的生死线: 有没有一个产品能稳定贡献30%以上的销售额?有没有形成“流量→转化→评价”的正向循环?没有,说明你还没找到方向。

第三阶段:放大优势(6-12个月)—— 把“点”连成“线”

核心任务:从单品爆款到产品矩阵。爆款起来了,别光顾着高兴。单腿走路不稳,得建“产品梯队”。

1、开发“关联款”和“利润款”

围绕爆款做延伸。比如爆款是“猫粮”,就开发“猫罐头”、“猫零食”、“喂食器”。老客户复购率高,转化容易。
同时上架1-2款“高毛利”产品,用来拉整体利润。比如爆款卖59元,利润15元;利润款卖129元,利润50元。用爆款引流,用利润款赚钱。

2、打通“活动节奏”

别再等平台通知了。自己规划“月度活动日历”:每月15号会员日(老客专享)、每月月底清仓日、大促前预热……让客户养成“到点来你家逛”的习惯。

3、开始“看钱”

这个阶段必须算清楚:推广ROI、单品毛利率、客户获取成本(CAC)、客户生命周期价值(LTV)。
我定的红线:直通车ROI不能低于2,单品毛利率不能低于40%。低于就优化,再不行就淘汰。

这个阶段的生死线: 店铺有没有稳定的利润?有没有应对流量波动的能力?推广能不能“赚到钱”?不能,说明你只是“虚胖”。

第四阶段:构建壁垒(1-3年)—— 从“运营”到“经营”

核心任务:建立你的“护城河”。做到这一步,你已经不是“运营”了,是“经营者”。你要思考的,不再是“怎么多卖几单”,而是“怎么活得更久、更稳”。

1、做“客户资产”

把天猫客户导到私域(微信)。方法简单:包裹卡+客服引导+专属福利。一个微信好友,一年可能复购3-5次,价值远超公域获取成本。

建会员体系:不是简单的积分,而是“等级权益”。比如VIP客户提前48小时抢大促、专属客服、生日礼包。让客户觉得“被重视”。

2、优化“供应链”

和工厂谈账期、谈独家款、谈定制包装。我做过一个“联名款”,和一个小众插画师合作,包装独一无二,溢价30%还卖断货。

备货要有“安全库存模型”,别再“凭感觉”。

3、带团队

别再一个人扛。招一个推广助理、一个客服主管、一个视觉设计。把标准化工作(如上架、回评、基础推广)交给他们,你专注在“策略”和“数据”上。

这个阶段的生死线: 离开你,店铺能不能正常运转?有没有可持续的利润?有没有抗风险能力(如平台规则变化、竞品打压)?没有,那你还是“高级美工+客服”。

第五阶段:持续进化(3年以上)—— 别被时代淘汰

核心任务:适应变化,寻找第二曲线。别以为做到这一步就稳了。电商十年,从淘宝到天猫,从PC到无线,从搜索到推荐,从图文到直播……变是唯一不变的。

1、关注新流量入口

现在抖音、小红书种草太猛。我的做法:让内容团队做短视频,讲产品故事,挂“天猫同款”链接。不是为了直接转化,是为了“种草+搜索回流”。

2、尝试新玩法

直播?不一定自己上,可以找垂直类达人合作。订阅制?会员专享预售?都可以小范围测试。

3、定期“复盘”

每季度做一次“全面体检”:流量结构健康吗?产品老化了吗?团队效率高吗?客户满意度如何?别在成功的路上睡着了。

说了这么多,你可能觉得复杂。其实很简单:

  • 0-3个月:别想太多,先把店跑通。
  • 3-6个月:找到一个能打的爆款。
  • 6-12个月:围绕爆款建产品线,算清钱。
  • 1-3年:做客户、抓供应链、带团队。
  • 3年以上:抬头看路,别被淘汰。

这张“导航图”,没有捷径,只有一步步踩坑、一次次优化、一天天坚持。最后送大家一句话:天猫运营,不是聪明人的游戏,是踏实人的战场。

© 版权声明

相关文章

广告商赞助

暂无评论

暂无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