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天在咖啡馆,我看到一位35岁的朋友刷着手机,眉头紧锁。他刚被一家电商公司拒绝,HR的回复很直接:”我们更想要年轻一点的运营,35岁以上不太合适。”他苦笑了一下,把手机往桌上一放,”你说,我做了十年运营,为什么反而成了’不合适’?”

这已经不是个例。在电商圈,30+的运营人员常常被贴上”过时”、”跟不上节奏”的标签。我见过太多朋友,30岁刚出头,就开始焦虑自己是不是”老了”。他们不是没有经验,不是不努力,只是当企业招聘时,那个”28岁以下”的标签,像一堵墙,挡住了他们继续前行的路。
企业为什么这么喜欢”年轻”?说白了,是成本和效率的考量。我认识一位电商公司的HR,她私下告诉我:”年轻人加班更愿意,抗压能力更强,而且薪资要求低。35岁以上的运营,通常要价更高,家里有孩子要养,加班到深夜?他们可能没那么愿意。”这不是偏见,而是现实。某互联网大厂内部测算显示,雇佣25岁员工比35岁员工年均节省人力成本4.2万元。
但更深层的原因,是企业对”年轻化”的盲目追求。在直播带货、短视频营销的浪潮中,企业总觉得”年轻人懂年轻人”,35岁以上的人难以理解95后、00后的消费习惯。我曾和一位38岁的电商运营总监聊过,她苦笑:”他们觉得我不会用抖音,不会玩直播,其实我只是没时间去学。”
可真相是,电商运营不是靠”青春”吃饭的。我认识一位40岁的运营专家,她做了20年电商,现在是某知名品牌的电商负责人。她跟我说:”我比年轻人更懂消费者,因为我知道他们30年前在想什么,现在在想什么。”她的店铺转化率比团队平均高出15%,这不是靠”青春”,而是靠20年的经验沉淀。
更讽刺的是,很多企业招不到人,宁缺毋滥。我有位朋友,15年电商经验,却因为”37岁”被拒绝。公司HR说:”我们想要3-5年经验的,10年以上太长了,不敢招。”结果这个岗位空了3个月,招到的要么没经验,要么没行业经验。公司还在抱怨”找不到人”,却没想过,为什么自己把人才拒之门外。
但我想说的是,30+的运营人员,其实有天然优势。我们经历过电商的起起落落,知道哪些套路能用,哪些是坑。我们更懂得如何平衡效率和效果,而不是一味追求数据。我见过太多年轻人,数据做得漂亮,但客户流失率高,因为他们不懂”人”。
那么,30+的运营人员该怎么办?我的建议是:别被年龄定义,用能力说话。把你的经验转化为价值,而不是纠结于”我是不是太老了”。比如,你可以说:”我有10年经验,能快速判断产品是否适合这个市场,避免公司花冤枉钱。”而不是说:”我35岁了,但还能加班。”
我最近认识一位42岁的运营经理,她之前在一家大公司做电商,后来被”优化”了。但她没放弃,而是开始做自己的小工作室,专攻”35+运营人员的职业发展”。她说:”我帮过30多个35+的运营人员,他们不是不行,只是没找到合适的机会。”
电商行业需要的不是”年轻”,而是”能干”。当企业只盯着年龄,忽视能力,最后只会损失自己的竞争力。我期待有一天,招聘要求上不再写”28岁以下”,而是写”有经验、能创新、懂用户”。
30+的运营人,别被年龄困住。你不是”老了”,你只是经验更丰富了。在电商这个快速变化的行业,经验不是负担,而是你的护城河。当你能用20年的洞察,帮公司避开10个坑,你的价值,远比那些只会刷数据的年轻人更珍贵。
所以,别再问”为什么过了30没人要”。去证明,为什么过了30,你依然能创造价值。